經濟不景氣的社會瀰漫一股懷舊風,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歷久不衰,睽違四十年之後以舞台劇的形式捲土重來,讓中老年的觀眾們在重溫舊夢的同時,也再度思考自己感情與婚姻的價值。

當年,為了祝英台殉情而感動得哭道死去活來的小女孩長大了,重看「梁祝」舞台劇,有所領悟地說:「即使她勉強嫁給梁山伯,也未必幸福!」畢竟,兩個人的家庭背景相去甚遠,人生價值觀也大不相同。祝英台被視為驕縱任性,但事實上是平反女權的行徑,不見得能見容於她和梁山伯的婚姻裡。

除此之外,五、六年級的女生,甚至還真心地發出驚人之語:「梁山伯不但沒經濟能力,身體又差,怎麼會幸福?不如嫁給馬文才,雖然人醜又花,但至少一生不愁吃穿。」乍聽此言,我看到的並非是現代女性對財務的現實,而是她們對幸福的務實。

幸福,不會只是「你愛我,我愛你」,就可以成就的事業。兩個人在一起,有很多客觀的問題,必須一一克服解決。經濟能力、生活習慣、房事喜好、甚至家人相處,都是牽一髮而動全局。

從戲劇的觀點來說,祝英台在哭墳時殉情,的確悲愴感人。但回溯當時的社會條件,即使祝英台擁有形式比人強的女性意識,有意掌控自己生命的走向,在眾多選擇方案中,她只能視死如歸。

所謂「眾多選擇方案」,包括:堅決不上花轎陪伴父母終老、任受委屈下嫁馬文才、離家出走遠赴他鄉重新開創幸福人生、回到杭城書院當終身義工、避走觀音廟落髮為尼……,以她的聰明和機智,應該可以選擇其他方式紀念她和梁山伯的一段情,但為什麼到最後只能一死百了、灰飛湮滅?

老實說,祝英台的EQ顯然比梁山伯好很多,他知道父親答應馬家提親後,在樓台會中要求梁山伯以「兄妹相稱」,並提議「放下婚姻談友愛」,但被梁山伯一口回絕。經不起打擊而重病的梁山伯,臨終之前竟交代書僮四九將吐滿鮮血的手帕,交給正在披嫁衣的祝英台,還要叫人「一見羅帕,如見故人」。

梁兄真是言重了!即使女友結婚,新郎不是我,也該送上真心的祝福,讓她沒有牽掛。紅包沒來,送條吐滿鮮血的手帕,這不是要逼死人嗎?

傳統社會中,多半歌誦女性對愛情忠貞,很少讚揚男人為愛癡情。「梁祝」的故事,算是個例外。但男人癡情的代價很高,硬是要女性活不下去。明明還有很多選擇的祝英台,若不選擇在墳前自盡,好像太對不起梁山伯,這個沉重的責任道義,是梁山伯一手托付的。他用「愛不到妳,我就死給妳看」的包袱,讓聰明絕頂的祝英台,終於也做了「活下去也沒有意思」的傻事。

如果說祝英台有機會轉身想想,也許會從上述任何一個代替方案中,找到幸福機會。別忘了,當愛情離開時,好好活下去,才是對逝去的愛最好的交代。不論你的動機,是感恩、還是報復—好好活下去,是最有建設性的回應。

一位朋友的姊夫因病逝世。他發現姊姊竟然跟姊夫生前的一位已經離婚了好朋友在一起。起初,他很不能接受;後來,才逐漸理解。只要他們真心相待,又為什麼不祝福成全呢?

奉勸天下有失去愛情之虞的梁山伯:來得及把握時,要盡力爭取;不要龜龜毛毛,錯失良緣。當確定得不到對方時,請放手祝福。不要用你的真心承諾,逼對方放棄屬於她該有的另一份幸福。誰說她沒有你,就不幸福呢?
(2003.3.7 中國時報 吳若權)
===================================================================================

這是國文課講義老師附的文章
覺得很有趣,
提供了另一種看法。

因為國文課要寫心得
我選了這篇
下面是我寫的心得>///<

===================================================================================

剛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時,心裡有些問號和驚嘆號,「為什麼梁山伯逼死了祝英台?!」。總覺得梁山伯和祝英台注定是要在一起的,就像是西方童話故事裡的王子公主一樣,白雪公主一定配白馬王子。就算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不能夠在一起「幸福快樂」的生活,即使是死也要死在一起,這一切都很和常理,不是嗎?但是在讀過吳若權的這篇《梁山伯逼死祝英台》後,有了另一種思考,梁山伯和祝英台似乎也不是那麼的命中注定了。

以前我總覺得男女朋友間,只要其中一方移情別戀,就是背叛感情,不論任何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後來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另一種想法:「人一生中很難確定眼前遇到的是不是最愛。當對方確定妳不是他的最愛時,又何必苦苦強留對方?平靜的分手,並給對方祝福不見得不好,因為強求只會讓彼此都痛苦。」或許這樣的想法不太符合平常我們對感情必須專一的想法,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似乎是這樣彼此才都能夠擁有幸福吧。不過,這是以男女朋友角色來說,如果是婚姻的話,我就不能夠認同也有這樣的想法了,畢竟婚姻帶有了更多責任。

吳若權在文章中寫到:「五、六年級的女生,甚至還真心地發出驚人之語:『梁山伯不但沒經濟能力,身體又差,怎麼會幸福?不如嫁給馬文才,雖然人醜又花,但至少一生不愁吃穿。』乍聽此言,我看到的並非是現代女性對財務的現實,而是她們對幸福的務實。」小時候總認為愛情就是「你愛我,我愛你」,而只要「你愛我,我愛你」就能夠幸福,但是隨年紀增長,才漸漸明白兩個人要在一起,並非這麼簡單,才開始了解到「現實」的問題。常常聽到別人問:「愛情和麵包你選哪一個?」,小時候我對這個問題覺得可笑,當然是「愛情」阿!這沒什麼好選擇的;但是當年紀大一點後,就會貪心的要求「愛情和麵包」兩個都要,「如果只能選一個呢?」,我想我會現實的選「麵包」。並不是年紀大了就開始「現實」起來了,我想而是因為年紀大了,才能夠了解到現實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記得前幾年在流行偶像劇「流星花園」,那時候爸爸也跟我一起看,但是他總會跟我說:「就算杉菜和道明寺在一起也不會幸福的,因為他們兩個的家庭背景差那麼多,觀念也差很多,就算真的在一起了也不會幸福。」我總覺得爸爸在潑我冷水,總覺得他不懂所謂的浪漫。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流星花園」只是在幫所有女生實現「灰姑娘變公主」的夢想,因為每個女生都希望自己是那一個「灰姑娘」,也才了解到爸爸當初說的話,都是事實。很難說沒有這樣的愛情,但從簡單的現實面來考慮,這樣的愛情其實對彼此都算是一種勉強。而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有著彼此家庭背景相差懸殊的困難。

祝英台是聰明的女子,但卻選上了「死」這條不歸路。原本我以為這是一個必然,但是在看過這篇文章後,才知道原來祝英台真的是被梁山伯逼死的。祝英台有許多選擇能夠紀念她和梁山伯這一段情,像是「堅決不上花轎陪父母終老」、「忍受委屈下嫁馬文才」、「離家出走遠赴他鄉重新開創幸福人生」、「回到杭城書院當終身義工」、「避走觀音廟落髮為尼」,但她最後仍選擇一死百了。若是梁山伯沒有要四九將吐滿鮮血的手帕交給祝英台,或許結果會改變吧。吳若權說到:「梁兄真是言重了!即使女友結婚,新郎不是我,也該送上真心的祝福,讓她沒有牽掛。紅包沒來,送條吐滿鮮血的手帕,這不是要逼死人嗎?」看到這句,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所認為的必然其實不是個必然,而是能夠改變的結果。

「明明還有很多選擇的祝英台,若不選擇在墳前自盡,好像太對不起梁山伯,這個沉重的責任道義,是梁山伯一手托付的。他用『愛不到妳,我就死給妳看』的包袱,讓聰明絕頂的祝英台,終於也做了『活下去也沒有意義』的傻事。」當初梁山伯沒有送那條血手帕的話,祝英台也就不會死,而祝英台也能夠活著見證她們兩人的感情。「當愛情離開時,好好活下去,才是對逝去的愛最好的交代」我想,能夠活著才是最重要的,為了愛情而死的人並沒有比為了金錢而死的人高貴到哪裡,或許我這麼比喻不恰當,但我想說的是,死並不能解決問題,那只是個消極的逃避。

「當對方確定得不到時,請放手祝福。不要用你的真心承諾,逼對方放棄屬於她該有的另一份幸福。誰說她沒有你,就不幸福呢?」這世界上,我想沒有誰是命中注定屬於誰的,有時候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其實是自己的一種自私,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jh80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