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不單單只是「我愛台灣」這樣簡單而已。
來美國將屆滿五年的這個時候,我第一次寫鄉愁。並不是以前從沒有想念家鄉的感覺,而是那種感覺好複雜,好難去描述,所以我一直沒有辦法清楚寫出我的想法。
經過五年後,想念家鄉的心情從來沒有改變過,可是對於鄉愁這兩個字,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

前兩天看了張小燕訪問蔣勳的節目,蔣勳講了他自己對於鄉愁的看法。他在去法國巴黎後才發現他的鄉愁是台灣,他覺得童年和青少年的記憶會陪伴你一生,然後到某一個年齡會不斷的讓你知道那是最初滋養你的東西。在他散步在巴黎街頭的某天,聞到了泥土和青草被太陽曬過的味道,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然後他想起了台灣。

我也常常在某些生活中的片刻想念起台灣,也許是快下雨前低氣壓的空氣混合著柏油路的氣味,也許是某個人跟我說的某句話讓我想起在台灣的某個人也說過一樣的話,也許是偶而聽見青蛙鳴叫聲的夜晚,也許是汽車喧鬧的路口。常常在這些微小的生活片段中發現在台灣的記憶,然後回想當時的我正在做什麼事情,跟誰在一起,快樂或是悲傷,為了什麼而努力著。

我常想,人是否會隨著居住在某個國家的時間增加,就比較不想念家鄉,或是就可以完全融入當地。比如說我在台灣住了二十年,來了美國五年,如果我再住十五年,會不會因此就不想念台灣了?我想應該很難。那是孕育我的土地,現在的我之所以是現在的樣子都是因為過去的我所堆疊起來的,而我沒辦法輕易的去推翻過去的所有。

每當有人問我覺得住台灣還是住美國比較好的時候,我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答案不是非黑即白這樣的二選一題,而是需要由各種不同角度去分析的申論題。而我剛好很不會回答申論題,所以每當有人問我這題時我總是很困擾。

「各有各的好,我很難去選擇」是我給別人的答案,但只有我心裡知道真正的答案。台灣在我心裡永遠有一個特別的位置,就像是每個人心裡都留有一個特別的位置給初戀情人。當然,看到台灣紛亂的社會和政治,總會搖頭嘆氣,會期許台灣能更進步,尤其在看到一些美國的優點後,會希望台灣也能效法。但美國也不是完美的典範,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原則是盡量看優點不看缺點。住在美國時如果只想著台灣有多好,一心想著台灣,然後住在台灣時不斷抱怨台灣,一心想著美國,這樣其實是很痛苦的。也許我的答案應該修正成「我住在哪個地方的時候,那個地方最好」。

鄉愁對我來說像是苦甜巧克力一樣,既苦澀又甜蜜,思念所帶來的苦和回憶所帶來的甜混合在一起,是大人才可以體會的成熟味道。

迷失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從哪裡來,會因為自己身為那個民族而感到驕傲,好像就會有前進的原動力,而台灣就扮演了那樣的角色。那個孕育滋養我的土地,永遠都是我牽腸掛肚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jh80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